网站公告
     读取新闻内容

为挖掘中原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目标,中山大学河南校友会会依托母校及校友丰富的资源设立若干文化项目,有:太极运动研究干预中心、包公文化发展中心、孙中山祖籍文化研究、养生保健等。诚寻志同道合者加盟合作,共创辉煌。详情致电:13937117548;QQ:342893083。

当前位置:公司首页 > 有来有往 > 文章显示
有来有往
袁小评:隐于深巷的中医世家

日期:2014-6-17 17:38:35

来源:河南健康网

袁小评女士

 

在博大精深的医学翰海中,有许许多多的并不为人识的祖传中医秘方,以自己深奥莫测的中医疗法,默默的为一部分患者解除痛苦,写出了许许多多富有传奇的人生,这些人多以祖传秘方见长,身怀绝技,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大潮中,不以为动,以德、仁、义融合社会,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袁小评女士便是其中的一个。

 

袁小评出身中医世家,祖上早有盛名,在治疗关节疼痛,烧烫伤方面专署一绝,效果之好,令人难以置信。袁氏凤仙喷剂、袁氏烧烫伤药、袁氏镇痛贴是袁氏家族经过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民间中医秘方,也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晚期,袁氏祖先袁天毓以此秘方为宫中治病,当时他还曾任过几个县的官员,为人正直,秉公办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并受到清政府的重视,被慈禧太后召见后封为河南省、湖北省两省侯补道台。但英年早逝,其名不为更多人所知,现在信阳的老人们一提起袁天毓还说他老人家是个好父母官,并精通岐黄之术,常为人们医治疑难杂症。袁天毓仙逝之后,家道中落,秘方被置之高阁。九十年代后期,袁氏子孙袁小评女士立志把祖传秘方发扬光大,并与学问之道孜孜不倦且勤于验证、笔耕,通过不懈努力、整理、配制、结合现代中医理论及中医按摩手法,不断验证祖传秘方的实用性,围绕不同病情,验方也是各位患者屡用不爽,颇具简、便、廉、验之特色。充分发挥阴阳平衡理论,着重于“通”。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中医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式,达到梳理经络、调和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经络”一词首先见《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表现,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关系,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及其主治作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等。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的形成。《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属络脏腑,以及十二经脉发生病变时的证候;记载了十二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等的内容;对奇经八脉也有分散的论述;并且记载了约160个穴位的名称。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三个方面。

 

经络是人体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其与针灸学科关系尤为密切。

 

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根据文献分析,其形成途径如下:①“针感”等传导的观察:针刺时产生酸、麻、重、胀等感应,这种感应常沿着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②腧穴疗效的总结: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路线上;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某一脏器发生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色泽改变等现象,也是发现经络系统的途径之一;④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古代医家通过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内脏的位置、形态及某些生理功能,观察到人体分布着很多管状和条索状结构,并与四肢联系,观察到某些脉管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以上几点表明,发现经络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各种认识互相补充,相互佐证,相互启发从而使人们对经络认识逐步完善,而从文献来看,经络学说在二千多年前已基本形成。

 

经络调治疾病的原理

 

经络是一个通道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为该系统的主要干道,有固定的循行路线,有规律地纵向运行,深层分布;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为次要通道,呈网络状运行,分布浅表。这个系统在内部连属于五脏六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致病邪气可通过该系统入里;体内病变通过该系统表现于外;脏腑疾病通过该系统相互传变。总之,它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体各部的通路。

 

我国中医学探索了经络规律,科学地阐释了人体生理现象、病理表现,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络理论,以此长期指导着临床疾病的诊断(循经诊断、分经诊断),并指导疾病的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经络的作用机理

 

经络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二是通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三是感应传导作用:在针灸时,病人出现酸、胀、麻、重等感觉称为“得气”。针刺感觉沿着经络循行部位而传导、放射,称为“行气”。得气和行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和传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当然,在病理状态下,经络亦可成为病邪侵入和反映疾病信息的途径。

 

四是调节机能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便会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用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在相关穴位上施以一定的刺激量,即可激发和增强经络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机能,纠正气血阴阳的失调状态。

 

经络病变的类型

 

一是经气虚实: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破坏各经络、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经络的气血偏衰,则能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病。

 

二是经气郁滞:在正常情况下,经气通达则经脉气血的运行畅达。若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常可累及所络属之脏腑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例如,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利,常是形成胁痛、瘿瘤、梅核气、乳房结块等的主要原因。五官九窍,乃五脏之外窍,故经气不畅也常影响到孔窍,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肝开窍于目,肝郁化火,经气郁滞,则现目赤肿痛等;肾之经气不能上充于耳,则出现耳聋等。

 

三是经气逆乱:经络的气血逆乱,主要是由于经气的升降逆乱,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的上逆或下陷而致病。

 

四是经气衰竭:经络的气血衰竭,是指由于经气的衰败至终绝,气血也随之衰竭而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变化。由于十二经脉之经气是相互衔接的,所以,一经气绝,十二经气亦随之而绝。临床上通过观察经络气血衰竭的表现,即可判断病变的发展和预后。

 

经络理论的运用

 

经络调治的范围甚广,有较严重的、但限于部分群体的疾病肿瘤等,也有较轻浅、但覆盖面甚广的群体亚健康状态如痤疮、颈腰椎综合症、失眠、便秘、高脂血症、性功能障碍等。上述状态或疾病的调治,无不体现出经络调整的优势。

 

经络理论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归纳起来,最为典型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分经辨证”:即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及生理病理特点,分析各种病证,进行辨证论治。

 

二是“循经取穴”:是指根据经脉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这是针灸治病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强调针灸治疗必按病变部位、病变脏腑的不同来分析和确定属于哪些经脉,然后顺藤摸瓜,选用相应经脉的穴位,这样可避免无的放矢。

 

三是“药物归经”:是指某种药物对某经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即将其归属于某经的中药学理论。古代医家重视药物归经的理论,了解药物性味而使其各归其经,则力专用宏,疗效更著。在此基础上,还有医家提出了“引经报使”的理论,就是治疗某经病证时加入有关药物作为引导(或称向导),使整个处方的药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前,凤仙喷剂系列及烧烫伤药已经向相关部门申报专利及报批文号,为了广大民众的健康及社会和谐。以杏林精神,治病救人,弘扬国粹,是袁氏子孙的永远信念。

 

编辑:崔庆庆